中国车企逆袭:技术反哺海外巨头
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中外合资模式,自主品牌的技术输出消息频频传出。
6月27日,大众汽车集团、上汽集团、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上汽大众在上海签署了多项关于上汽大众新产品项目的合作协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中国共同开发三款插电混动车型和两款纯电车型的计划。预计从2026年到2030年,这些合作开发的新能源车型将陆续上市。
无独有偶,6月19日,奇瑞与捷豹路虎也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授权奇瑞捷豹路虎在其推出的一系列电动产品上使用“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据悉,这些新车型将基于奇瑞的电动化平台打造。奇瑞捷豹路虎内部人士表示,这次合作将整合双方资源,打造区别于以往捷豹路虎和奇瑞电动产品的全新车型。
事实上,小鹏与大众、零跑与Stellantis此前也已经开展了类似的反向技术输出合作。
2023年10月26日,零跑汽车宣布,Stellantis计划投资约15亿欧元,获得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双方将成立一家名为“零跑国际”的合资公司,Stellantis集团将委任该合资公司CEO。除了中国市场以外,“零跑国际”将拥有在全球其他市场出口、销售和生产零跑汽车产品的权利。这是全球领先汽车制造商与中国新势力公司首次在全球电动车项目上展开合作。
2023年7月26日,小鹏汽车宣布与大众汽车签署战略技术合作和战略少数股权投资框架协议,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众汽车将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认购小鹏汽车约4.99%的A类普通股,交易金额约为7亿美元。双方计划共同开发两款面向大众品牌市场的B级纯电动汽车。
中外汽车企业之间不断涌现的战略合作,被业界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全新合作模式”。数据显示,今年5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59.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32.7%,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8.0%。